长春建筑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8-07-17  浏览次数:2115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在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的冲刺阶段,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实课程教学改革过程,树立典型,推广课程思政,推广创新教育,推广先进教学法,普遍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普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决定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加强课堂教学。通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运用恰当有效的教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实施内容

 (一)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提升。

 立德树人,基础是先立德。根本在于树人,核心是德才统一。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课程。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借助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智慧树“大思政”慕课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思政课学习,让思政课鲜活起来。实施思想政治课程集体备课会制度,以及专题研讨的“专题式教学”。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专业课程与传统思政课协同发力、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充分挖掘和促进专业课程发挥德育作用。明确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利用理论武装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

 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思政课程而忽视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两张皮现象,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育德功能,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大德育”“大思政”范式转换,使立德树人渗透在各学科、各课程、各堂课中,渗透在每个学生管理环节里。打造培养一批具备较强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专业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专业基础、思想引导和技术支持。教师要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融于专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上,要捕捉行业前沿信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获得的能力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开拓学生视野。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进行联想,找出创新的点子。运用并主动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以案例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和学生听,缺少思考的空间,弱化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新方式。

 (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升。

 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其作为教学手段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早已不是一个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VR” “AR”“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这些名词已经被教师所熟悉。

 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合理使用微视频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微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适当选择慕课,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精品录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加强实验课的效果。

 教师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融合于课堂教学,构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呈现并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四)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提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到“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娴熟作为自我素养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项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

 教师要深入掌握不同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怎样将融入了教师思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改变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一言堂”,教法单一的现状。鼓励并推广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项目式教学、专题讨论、调查研究、情境式以及开放式等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实现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实现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相互促进。将教育改革引向纵深,更接地气。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

 2018年7月-8月,学校召开“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布置会,传达实施精神、实施内容及要求。各分院(部)对教师进行动员,以评估为契机,制定并实施暑假期间练课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第二阶段:深入实施阶段

     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听课、评课、教学竞赛、专家讲座、示范课、大练兵等活动,查摆课堂教学问题,做好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自觉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扭转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2019年12月,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总结工作,梳理活动开展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做好教研成果推广,形成课改常态化的新局面,使学校教学管理上台阶,教学质量上水平。

 四、实施要求

 各分院(部)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将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统筹,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活动要求落实、落细,持续不断的深入,切实起到质量提升的作用。现就宣传启动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专题讲座。

 学校组织校内外教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别在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何上好一堂课等方面分享、交流课堂教学先进理念与经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扩大我校课改规模,形成人人投入、课课精心的改革氛围,通过课改,以成果导向的理念,改进教学的组织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组织教师练课。

 为迎接教育部合格评估,体现学校教学水平,将广大师生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评估专家,各分院(部)要集中精力,利用暑期时间,组织教师针对评估周课程练课,实现评估周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分院(部)要把握“有亮点、零事故”的原则,制定暑假期间练课工作方案。方案应明确组织机构、实施步骤、时间进程、保障措施、外聘教师参与方式等,写明哪些课堂体现课程思政,哪些课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哪些课堂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哪些课堂体现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应具体细致,便于学校相关领导检查指导。于7月20日前上交假期练课工作方案至教务处。

 分院(部)要精心配课、细致排课,领导班子必须亲自确认评估周课表安排,保证评估周期间课堂数量饱满,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等课程类型安排全面。学校对评估周期间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具体见附件。分院(部)应在此基础上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提出具体要求,除理论课外,也要对实验课、实训课紧抓不放松。组织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设计,体现课程亮点,每节课课堂教学至少在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改革等四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对任课教师上课携带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工作手册、教材进行逐一检查指导,保障材料齐备、撰写规范、记录详实。要对任课教师上课所使用的PPT课件进行重点检查指导,保障课件质量,避免出现课件暨教材,课件暨字幕等情况。

 分院(部)要组织本单位全体专兼职教师在分院范围内公开模拟演练,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参与,并邀请校督学参加。可以采取学院内教研室互听、分院(部)间互听等方式。要求分院(部)范围内公开模拟演练不少于3次,学校将于暑期第3周和第5周组织全校集中模拟演练,按照既定课表,抽取一定数量的课堂,组织多个专家组赴各分院(部)评课,模拟演练评估期间专家听课、看课工作环节,具体安排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