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二)丨产学融合模式下《项目集训营》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13


编者按

为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及时总结、推广和展示学校在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逐步凝练形成办学特色和亮点,助力学校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学校发展规划处组织开展了长春建筑学院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案例围绕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聚焦学校发展实际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创新方法、措施和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微信公众号特推出“长春建筑学院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产学融合模式下《项目集训营》

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背景缘由

2016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强势来袭,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创新、实践、改革”的重要性,培养优质的电商人才势必要课改。基于此,《项目集训营》课程首次作为专业课列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地方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脱轨、学生毕业就业上手慢、实践能力差、学习内驱力不足、思辨与创新意识不够等人才培养痛点问题,《项目集训营》课程改革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卓越策划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互联网+大赛及创业项目、真实项目为原动力,注重学生高阶能力和复合能力培养,逐步明晰课改方向。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探索,课程逐步形成了以“项目式”为命脉的教学模式,并逐步推广应用至其他课程。


实施过程

(一)打破界限,组建“项目式”学习共同体

课程以互联网+大赛为起点,利用创业项目开展课堂教学,课程全程以团队形式出现,打破学校、专业、年级界限,开展跨专业、跨年级课程联动,参与专业有:电子商务专业、文产专业、数媒专业、产品专业等近百名学生,实现了横向专业联盟、纵向跨越年级的《项目集训营》课程梯队,逐步形成了以“项目式”为特点的学习共同体。课程组建了联合执教团队,按照项目进程开展前期、中期、后期的全过程性专业指导。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资源雄厚的联合执教团队,现有19名专业导师、21名跨专业导师、40名企业导师、26个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支撑,实现职场实态全覆盖。

(二)依托竞赛,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

首先进行竞赛及创业项目任务布置,然后进行团队破冰分组,确定分工,开始进行“项目调研——方案撰写——项目执行——研讨反馈——项目路演”等过程,针对不同阶段布置学生线上理论知识学习。课程从竞赛、创业项目出发,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的目标引领下,组织开展各类形式新颖、内容创新、方法多样的有效教学活动,包括翻转课堂、课堂讨论、案例分享等。在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坐标,静心、敬业,回归真实的情感感受,从专注做事开始,通过职场实态下的育人模式,对接行业标准,使学生既能独立完成项目策划,又能通过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项目的独立策划与项目路演。最终对优质项目实行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或推荐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等。

图片

《项目集训营》课程实施图示

(三)线上拓展,建立“项目式”动态资源

自2020年起,课程借助超星平台逐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时,移动学习、智能学习、泛在学习在《项目集训营》课程里裂变生长,正是这样的时代碰撞,让我们的课程出现了不同的反响,经过多年积累,并借助微信公众号“郑郑有词话电商”形成了动态数字化项目资源库,目前,已经形成了25个动态真实项目、8项竞赛项目(大创项目、大广赛、挑战杯、三创赛、冰雪大赛、社会市场调查大赛、计算机大赛、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大赛等)。

图片

线上资源展示


创新之处

(一)创新双重人才培养环境

一是物理空间的创新,把课堂变身训练营,实践课堂因内容而选择教室,可以是智慧教室、教师工作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打破了课堂界线;二是虚拟空间的创新,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资源,链接课余生活,用碎片时间学习,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如图所示授课环境与场景。

图片

教学场景展示

(二)创新三重课程模式

一是凝炼出“产学研”动态立体化教学思维导图;二是应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让学生知晓课程的主题和重要性,使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三是课程结构形成双向循环,课堂内教与学循环,课堂外学与用循环,搭建了优质的学习对话框架。

(三)创新多重评价体系

激活线下课堂,打造信息技术助力下的教学评价新模式,通过数据监测与分析,实现课堂智能管理;“层级式”评价,对《项目集训营》里的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以质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组内差异化评价,开展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联合执教团队点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效果亮点


(一)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改革成效、过程积累,逐渐成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标杆课程,引领专业发展。课程逐步申报相关教学比赛,先后荣获校级优秀混合慕课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超星杯”第三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省级金课、第六届全国西浦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第七届全国西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年度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创新奖。

(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项目集训营》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师团队与职场需求对接,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对接的问题。获批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近两年,孵化优质项目20余项,包括今日头条自媒体(波哎白)、淘宝店铺(店名:十一点半才起)、跨境电商项目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345项;师生共同参与教研项目10余项。

图片

孵化项目案例展示

图片

获奖荣誉展示

(三)课程理念与模式得到广泛认可

先后与7家企业深度合作,共计22项真实项目入选“项目资源库”,并建立了“郑郑有词话电商”项目案例资源库收录公众号。吉林广电、长春日报、吉林日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片

合作媒体矩阵